海湾园 >> 墓园动态 >> 上海古园墓地,白墙、古树、拱桥与流水之间的美丽墓园

上海古园墓地,白墙、古树、拱桥与流水之间的美丽墓园

上海古园墓地,白墙、古树、拱桥与流水之间的美丽墓园

   位于东海之滨的上海滨海古园墓地,园内自然水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很多沿河步道穿插于诸多墓区内,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园区老墓区内许多自然水道的驳岸都已老旧,露出斑驳的砖面,使得本就时间久远的老墓区更显“沧桑”。为了使老墓区的客户在祭扫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园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美好的环境,设计师围绕老墓区河道景观改造的课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今年就以英烈苑以南的一条沿河步道为例进行了景观设计与改造。最终,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不再是老旧的驳岸,而是一条素雅清新的滨河景观步道,这是设计师经过诸多方案的调整和深化再深化的最终作品。、

   该景观步道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将来也可以再深化为景观节地墓葬区,使古园墓地景葬结合的理念得到贯彻,同时也为老墓区祭扫客户带来新的环境新气象。该景观步道全长86米;整个步道有21处曲折点;3座拱桥;2个休闲廊,步道的南北两端各设置了2座中式景墙,中央有圆形拱门,透过拱门可览步道全景,这是用了中式园林景观布置中“透景”、“漏景”之法,整个步道全部凌驾于自然河道之上,人们走到步道上,其实就如在水上行走一般,沿河绿化中,设计师保留了若干株原有的大龙柏,并要求绿化整形师对其进行整形修剪,最后龙柏隽秀嶙峋的躯干;枝叶与白色为基调的步道内景观建筑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感官差,绿色与白色,潺潺的流水与屹立不倒的墓碑,成为时空中色彩与空间的互补,互相影响也互相依赖。步道内亲水部分都设置了具有中式造型的栏杆,栏杆和拱桥的栏板都用水泥预制的方法制作,表面产生的气孔和不规整,给整条步道营造了些许古园特有的古早味,这是与老墓区的氛围相协调的,即既有形式和风格上的传统和古旧,又在色彩上强调了环境景观的新气象,这是古园墓地最近几年在园区景观营造上极力推崇的,即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与墓区的协调、环境色彩间的协调,这也都是设计师思考的对象。

   整条景观步道同时也赋予了一些文化上的概念,步道内的弯道与桥,暗合了上海过去的标志性地点“三桥六湾”(太平桥、八仙桥、泥城桥),将上海一些消失和即将消失的带有老上海人记忆的地名与景观步道中的景点形成文化上的共鸣,从形式上起到一种老上海记忆与文化的留存。这是一座文化人文纪念园在本地文化留存上应该做的。

   白墙、古树、拱桥与流水动静之间的结合,形成了古园墓地新与旧之间的衔接,既是时间的凝练,也是古园墓地对保存和记录传统文化的一份执念。

 

【字号:

返回

{incldue file="./view/m_bottom.html"}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