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墓地资讯 > 墓园文化 >清明谈墓志铭 | “与影有情惟日月”--跨越百年的美!

清明谈墓志铭 | “与影有情惟日月”--跨越百年的美!

清明谈墓志铭

    雨纷纷,清明将临。无奈伊人去蓬山,情没了,梦未圆,怀念亲人去陵园。陵园埋葬骨灰,是供人凭吊之地。想来也应该是传承衣钵,传播晴朗文化的课堂。在上海,福寿园、滨海古园、永福园等墓地陵园,花费大量财力、精力、智力将陵园打造成为人文教育基地,功在千秋。 多数陵园对墓地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最简单易行的一件事,撰刻墓志铭,就没有专人负责,大力推广。现状几乎是千墓一面:在墓碑后面刻上“思念”二字。没有物尽其用,没有将可以利用的空间去做文化的功课。更多的墓碑后面是光溜溜的一片空白。

    墓志铭,悼念文体的一种。要求文字简约,叙事厄要。“志”,多用散文书写,是墓主的生平及事迹简介,个人的“历史档案”。“铭”,多用韵文,是对死者的悼念、赞扬。古今中外,高品格的墓志铭,代代相传,鼓舞人心。德国数学家鲁道夫,用小数点后35个数字来做墓志铭,表达了他研究圆周率的历史性贡献。梦露的墓志铭是三个数字:37、22、35,是她三围的尺寸。旁边有RlP三个字母,意思是在此长眠者的生命事迹简介。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与影有情惟日月

    “上海青浦至尊园,有一座普普通通的墓穴,通过墓志铭的撰写,使墓的文化内涵大为提高。墓主是二位百岁老人。丈夫王养冲,妻子钟慧中。二老的儿子王令瑜,通过墓志铭的撰写,讲述了父母百年的历史故事。” 王养冲、钟慧中之墓墓碑后面右侧刻有胡汉民1936年给钟慧中的赠诗:“与影有情惟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二老曾经是胡汉民的秘书。而胡汉民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士。曾经是孙中山先生的重要助手。他题写给二老的诗句,是有关胡汉民历史档案库中没有的文献资料。 再说这二句诗,是北宋杰出思想家、诗人李覯在七律《残叶》中的二句。中国古人咏花的诗句成千上万,咏叶,特别是咏残叶的诗屈指可数。王令瑜选取这二句有来历的诗句作为墓志铭纪念母亲,勾勒出他母亲一生最主要的工作和功绩。镌刻这二句诗于墓碑后面还有一层意思。谴责破坏者。民国有四大书法家。谭延闿的楷书,胡汉民的隶书,吴稚晖的篆书,于右任的草书。胡汉民书赠钟慧中的墨宝,是王家的传家宝,是当代的书法文物。1966年文革中华东师范大学红卫兵抄家,将此题诗付之一炬。胡汉民清挺峻拔的隶书是王令瑜的最爱,一旦被莫名其妙毁灭,他当然切齿痛恨。写上墓志铭也是一种抗议和谴责。

    墓碑后面左侧是“中国法国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时,会长王养冲的题词:“十年发轫,道阻且长,心裁别識,治史之樑”。这题词表达了王令瑜的父亲王养冲对中国研究法国历史的学者们的殷切期盼。这个领域也是他父亲一生最重要的工作环境。这十六个字,是老人遗训,也是愿望。写在墓志铭里恰到好处。墓盖上是王令瑜题写的他父母的简历、成就、人品、情操,言简意赅。可以说是妙语珠玑而不浮华。王令瑜七次去至尊园墓地察看、咨询、商讨、鉴定,一丝不苟。他的一条要求是:所有文字,不用电脑刻字。他邀请书法家写了全部文字,要求手工镌刻。完工之日,他按照原稿,一竖一横一撇一捺校对。最后他给镌刻的仇龙明师傅送了一面锦旗,称赞仇师傅“笔笔见力,字字精湛”。墓志铭也就是一幅书法艺术的精品。

    陵园的三大功能是:寄存、怀念、传承。至尊园这个普普通通的墓穴,在墓志铭上下了功夫,改变了“千墓一面”的文化苍白。保存了有意义的家属情感和文化因素。保存骨灰,就是为了保存对前人的回忆和怀念,回忆就是运作精神财富,凝聚家属的、社会的力量,为国家兴旺,人民幸福而努力。 壮哉此墓,百年凭吊不会荒!

 

【 字号:

返回


在线客服系统